一节低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4-04-07 作者:婉约派

相关推荐

一节低年级数学教学思考(篇三)。

通常老师在上课之前会带上教案课件,每个老师都需要将教案课件设计得更加完善。要在教案课件中可以体现出教学过程中智慧与创造性。你是否正在动笔写一篇教案课件吧?经过小编精心整理,推出一节低年级数学教学思考(篇三),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以下是本站为您收集的一些“一节低年级数学教学思考(篇三) ”方面的资料,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让你的范文有一定的深度?处理文档的重要性在于能够保持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学术界开始重视范文对于研究的重要性。有了范文,文案的写作构思不再困难,衷心感谢您的支持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引发您的共鸣!

数学呢?这也是我参加工作以来给我自己的一个“教育科研项目”。

当这个指导思想指引着我的教学时,经过一年的实践,我觉得在我的教学当中,有如下几点感受:

1、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却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上第一节数学课《生活中的数》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他们新的学习环境--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的数,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的数,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了亲切感。并且在以后的教学中,让学生不断的反思自己的学习,有哪些收获,有哪些感受。一定让学生说出来才好,不仅仅说给老师听,还有说给父母听,更重要的是说给同学听,渲染大家学习的气氛,所以我教的孩子对数学还是比较的有兴趣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然学生学习起来就主动了,爱学习了!

2、有意识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我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编排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如:在上“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我让孩子带来了 许多物体和图形,先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 后放到一起数一数,看看每种物体、图形各有几个。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了数,还为以后的分类课打好了基础,更培养了孩子的合作学习习惯。再如:上《小猫钓鱼》一课时,先让学生观察猫家四兄弟的不同神态,再让学生戴上小猫的头饰,进行模拟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自编、自演故事,真正使学生在“玩”中获得了知识。

3、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大家都知道本册数学教材的练习题中,有很多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勤思考。刚开始,当我问道:“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时,很多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这时,只要有学生能通过思考来回答问题,不管他答对与否,我都给与相应的鼓励,表扬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我讲《跳绳》这一课时,大多数学生都列算式为:2+6=8(2个摇绳的,6个跳绳的),这时,有个小女孩却胆怯怯的举起了小手,她列的算式是:4+4 我故作惊讶地问:“你为什么要列成4+4呢?”她

wYP772.Com展读推荐

一年级数学1-5的认识教学反思


老师提前规划好每节课教学课件是少不了的,教案课件里的内容是老师自己去完善的。只有教案课件写的越好,需要的时间当然也会越长。你认为好的教案课件应该是怎么样的?相信你应该喜欢小编整理的一年级数学1-5的认识教学反思,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一年级数学1-5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1


近期,我在一年级的数学课堂上开展了一堂关于认识钟表的教学活动。通过这次教学经验,我收获颇多,也感受到了数学教学的乐趣和挑战。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详细具体地回顾并反思这次教学活动,以期从中吸取教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我认为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为主导,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积极、愉快的学习氛围。在教学前,我充分准备了教材、教具、多媒体课件等资源,并设计了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例如,在介绍钟表的外观和指针时,我引入了拟人化的角色“小钟表”,让学生通过观察、听说和互动的方式来理解钟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激发起他们对钟表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活动的设计上,我注重了课堂互动和多样性。我通过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给钟表上指时钟时,我组织了一个互动游戏,每个学生都扮演钟表的指针角色,他们需要根据我所给的时间,将自己的手臂指向相应的位置。这个活动有效地加深了学生对钟面数字与指针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的理解,也让他们体会到了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乐趣。


另外,我还充分运用了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通过展示钟表的图片、示范指针的移动和播放时间相关的动画视频,我扩展了学生的感知和理解范围,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钟表的基本知识。同时,在展示实际钟表的例子时,我向学生详细讲解了钟表上不同指针的作用和读时的技巧,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感知来理解钟表的使用方法。这种多媒体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也面临了一些挑战和反思的问题。例如,有些学生在读时的过程中出现了困惑和错误。我意识到,这是因为他们对数字的理解不够深入和准确。因此,我需要更加重视数字的教学,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数字的大小、顺序和对应关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自己有时会忽略了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和理解的检测,导致他们在实践中出现困惑和错误。因此,我需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学会更好地倾听和引导学生的思考。


{网站}小编认为,这堂关于认识钟表的数学教学活动使我受益匪浅。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多样性的教学活动设计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我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同时,在面对挑战和问题时,我也明确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明白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能力的方向和方法。希望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能够更好地应用这些经验和教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钟表知识。

一年级数学1-5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2

这周学习了《认识时间》这一单元,是在一年级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本节课的教学是让学生能够5分5分的认读时间,知道1时=60分。

从之前学过的“整时”、“半时”引入,再根据主题图让学生大胆猜一猜,说一说,引入课题。让学生说说钟面上有什么,巩固时针、分针、大格、数字、小格表示的意义;探究发现时针转过1大格,经过了多长时间?2大格?……;探究分针转过1小格,经过了多长时间?2小格?……;再探究分针转过1大格,经过了多长时间?2大格?……紧接着探究怎么读、写时间。重点强调8时05分写时要用0点位。

但是知识点太过集中,教完一个,再教下一个,无意中学生又迷糊了,有些学生对旧知识忘得干净,分不清时针和分针;二是上半节课想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浪费了较多的时间,以至没有时间进行认读,只能到下一节课,等下一节课重新讲解时学生已经失去的激情。

一年级数学1-5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3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朋友(教师出示钟表模型)--钟表(学生纷纷说出)。钟表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说说你都在什么地方见过钟表?(学生回答略)

(说明:让学生说说在哪儿见过钟表,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深刻体会我们要学习的是生活中的数学,是有用的数学。)

二、新授

1、认识钟面。

师:钟表作用可大了!它可以帮助我们利用好时间,对我们的学习、生活都很有帮助。先让我们观察一下,它上面都有什么呢?(用手示意钟面)

生2、3……这些数字。

生分针。

师:谁能上来指一指哪个是分针?哪个是时针?

(学生上来指一指。)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说说分针、时针什么样?

生:又细又长的是分针,又粗又短的是时针。

师:同学们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分针什么样?时针什么样?(说得慢一些,给学生留有想象的时间。)

(说明: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探索事物的兴趣。先让学生独立观察,接着交流,再指一指,初步认识钟面。)

半时。

师:钟表作用很大,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安排时间。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小明的一天是怎么安排的。

(出示多媒体课件。)

师:你能读出上面的.哪个时间呢?

生1:我能读出小明起床的时间是六点。

师强调:这个时间读作六时,你是怎么读的?

生1:因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6,所以是六时。

师:你说的真棒!我们奖励你一枚小图标。(贴图标)谁能用她交给我们的方法来读读这几个钟面上的时间?

生3:小明吃午饭的时间是12时。

生4:小明踢球的时间是4时。

师:我们知道了:当分针指着

生:

师:这个呢?(出示钟面2)

生:

师:同学们你们真厉害!刚刚老师没有教,你们就知道怎么读了。(出示多媒体课件)刚刚这几个时间读过了,还有两个时间呢,谁来读一读?

生1:小明上学的时间是7时半。

师:你又是怎样读的呢?

生1:分针指着6,时针指着7和8之间,所以是7时半。

师:你更厉害了!不仅会读整时,还会读半时呢!谁能用它的方法读读这个时间?

生2:8时半。

师:你说说你是怎样读的?

生2:因为分针指着6,时针指着8和9之间,所以是8时半。

师:小明又出了两道考题想考考大家,试试吧!(出示钟面3)

生:

师:最后一个。(出示钟面4)

生:

师:刚才大家认时间认得很准。现在老师说几个时间,请你在学具钟面上拨出来。再拨一个:

(说明: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小明一天的生活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景,让他们在熟悉、亲切的生活情景中主动探索新知。在教学形式上,让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有机地结合。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不仅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大大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

3、小结。

师:通过小明的一天,我们学会了认识钟面上的时间。(板书:小明的一天)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当分针指着6,时针

过了几,就是几时半。现在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呢?

反思:

“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这节课充分体现了这一新课程理念。首先,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受数学知识。让学生说一说在哪儿见过钟表,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深刻体会我们要学习的是生活中的数学,是有用的数学。创设“小明的一天”的情景等,这些环节都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利于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探究去发现。其次,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让学生说一说:你早上大约几时起床?晚上大约几时睡觉?你的一天是怎样安排的?做“小调查”等,这样,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一年级数学1-5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4

数学教材中确定位置的方法是平面上确定位置的方法,详细讲是自下而上、自左向右来观察,而生活中确定位置的方法是自上而下、自左向右来,所以有人提出了疑问:在上下方向上数学中位置的确定方法与生活中的相反?按行、 定物体的位置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如教室里的位置、电影院的座位等等,

本节课“位置”的教学,教材只要求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从两个维度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 。这节课我本着“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理念。教学中通过设计让学生描述自己的位置、根据老师的描述找位置、根据同学的描述“猜猜他是谁”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感受到从两个维度描述就可以确定物体的位置。在学生能准确而熟练地确定自己的位置之后,让学生说出自己和前后左右的同学的位置,并从中找出规律,看看前后的两个同学和左右的两个同学和自己的位置有什么关系,从而让他们发现:左右的同学和自己在同一排,前后的同学和自己在同一组。因此,要让学生进行思考,确定物体的位置就是数学上规定的一种方法,不一定非和生活中常用的方法一样。

图形和植物是按我们观察到的上下左右分,人和动物怎么办?这是个难解决的问题,经过讨论让学生说明动物和植物一样不分左右,与我们人观察的左右为准。人物就与人物在图中的左右为准。让学生明确这个道理和学习的方法,能够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提高能力。

通用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教学反思


今天编辑为大家准备了一篇非常不错的“通用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教学反思”文章。什么样的老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学生是什么面貌,往往老师就是什么面貌,编写教案的过程就好像设计一部话剧。教案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期待这些教程能够让你更好地理解该产品!

通用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教学反思 篇1

课题:购物--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具体的情境中,能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通过人人参与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达到互相学习、互相补充的目的;

4.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版数学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灵活多样,它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情感,运用图片、游戏、卡通、故事、文字等多种形式,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渗透在每一节课中。

本课重点:

1、学生对乘法口算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我利用教材中的“购物”情境,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于具体的活动情境中,通过“购物”这一活动,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提出数学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引导学生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2、列竖式计算是以后学习的基础,所以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引导学生学习列竖式计算乘法。

本节课的难点:

重视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思维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使得每一个学生对解决一个数学问题都有着自己的想法,能够独立地去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数学问题的快乐。通过这样的交流、比较、合作,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也让学生学会表达和倾听。

(目的通过实际生活情境的创设,吸引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师:今天是星期六,老师把你们集中到这里是想请你们帮我解决一些问题,我家在舒城买了新房子,现在准备装潢,需要添置一些家具,我想请你们帮我挑选一下。下面这几幅图是我在家具城里拍得照片。

出示:书柜(213元)桌子(42元)椅子(12元)电风扇(132元)台灯(43元)

师:你们想的很周到,非常感谢你们为我出谋划策。

师:根据我家的需要,我想买四把椅子,刚刚也有同学提出了这种方案,下面请同学们帮我算算买4把椅子需要多少钱,好吗?

(目的:本环节通过学生探索交流,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体验算法多样化。)

1、怎样计算?下面大家先独立思考自己用什么方法计算,然后在汇报交流各自的想法。

2、汇报各自的算法。

3、小结、过渡:非常感谢同学们这么热情的帮忙,我还想买两个书柜,想请大家再帮我算一算要多少钱。(解决试一试)

2、完成“我能行”。

3、完成“竖式医生”。

过渡:同学们真的很棒。在你们的帮助下我家的家具买好了,老师很爱美,想买一件大衣,可是看了半天没也不知道是多少钱,今天就借这个机会请你们帮我算一下。

学生计算。

学生说,老师出示课件。

生提出问题,师引导出“一件大衣比一件羊毛衫贵多少钱?”

师:今天在同学们的帮助下,我收获很大。那么,我想知道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学生回答。

师总结: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从个位乘起,用一个乘数乘另一个乘数的每一位数,相应数位对齐。

在以往的教学中常常是教师教,学生学,学生坐得端端正正,稍微纪律不好,老师就喊“一二三”,学生则喊“坐端正”。上课收效甚微,学的东西则照搬、照套、机械死板。

我在这节课的教学组织中,根据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孩子们爱玩好动的天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树立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为了让孩子们在 “玩”中学知识,巧妙地组织了“答题比赛”这一活动,很自然地把游戏引入到教学中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就容易开展了。从教学过程可看出,学生的智慧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教室里有一种热烈的交流氛围。在这个氛围中,充分体现了学生是主体,同时也锻炼了孩子们的表达能力。

对知识的运用和及时巩固,传统教学就是学生做练习题,提高认知频率和熟练程度,以达到教学目的。实践证明这样的效果并不明显,

而且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而我在这一环节中又设计了一个“问题抢答”,使得课堂又掀起一个高潮,通过这一方式,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新知识,既轻松愉快,又不感到作业之苦。他们自觉地去学,主动去想,没有丝毫半点的勉强。

因此,在“玩”中学数学既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又能发展其思维,也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精神。我认为,这才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教学方法。当然,这节课还有很多地方有待提高,如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组织学生“玩”?能否“玩”出更高的境界。

通用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教学反思 篇2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3、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教学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同学们,你们玩过风车吗?(玩过),你知道风车的运动方式是什么吗?(旋转)。

(出示课件、两个按不同方向旋转的风车)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风车旋转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学生回答:都绕着中心点o旋转,第(1)个风车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第(2)个风车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看来,任何旋转现象都是围绕的中心点按照一定的方向旋转,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美丽而复杂的图形都是由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而成,你想了解它旋转的过程吗?好,本届可我们通过学习“图形的旋转”来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学习目标:

1、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会叙述旋转的过程。

问:你明白今天的学习任务吗?好,下面我们通过自学来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有信心吗?

1、用学具在方格纸试着旋转,完成填空。

让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  (问:你是怎样求出旋转角度90°的),让学生多说,并让学生在展台上展示如何得到90°的。接着,我演示课件,让学生直观的观察图形旋转的过程,并伴有动画,演示旋转前的关键边和旋转后的对应边所称的角是90°。

然后,让学生回答后面两个问题,在回答时,要学生说一说怎样求出旋转角度的,并强调叙述时的完整性。

同学们已经能独立的求出旋转角度,并会完整地叙述旋转过程。

对于本节课所学内容,你有什么疑问吗?请大胆地提出来!

我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并比一比谁提出的问题有价值。

预设问题:在图形旋转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些地方是最关键的?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

同学们讨论交流,找学生帮助解疑。

同学们真了不起,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那么,对于所知识究竟掌握的情况怎么样,老师考考大家:下面我们进行闯关游戏,看看谁是闯关高手。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三角尺,转一转,说说这些三角形是以哪个点为中心旋转的。(课本55页)

同学们都有一双火眼金睛,能快速、准确地找到旋转中心,同学们顺利过关,下面进入第二关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三角尺,转一转,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

找学生说说你是怎样得到的?为了更直观,让学生点处关键边。祝贺同学们第二关闯关成功

看看谁得到的结果多,谁将成为闯关高手。

图形D可以看作图形(   )绕点O( )方向旋转_____得到的。

学生说,我板书到黑板上。

同学们表现得不错,通过学习,我们能独立的求出旋转角度,并能完整地叙述旋转过程。旋转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同学们欣赏:(可见出示有简单图形旋转制作的美丽图形),看来,旋转真的很神气!

请同学们对照学习目标,说一说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学习目标:

1、 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会叙述旋转的过程。

学以致用,请同学们课后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设计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设计出美丽的图案。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习近平移和旋转之后,学生对旋转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中心点、旋转方向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在授课时,我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通过演示大风车课件让学生复习巩固中心点和旋转方向。进而,引出任何美丽而复杂的图案都是由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而成的,由此倒入课题。

在定向诱导环节中,我利用学生较熟悉的大风车引入,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想要学习的兴趣。

在自学探究环节中,我让学生自己利用学具在方格纸上转一转,让他们直观地观察图形旋转的过程,并交流求旋转角度的方法,在这一环节,同学们的动手操作得到了锻炼。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高。

在讨论解疑环节中,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学生提出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为什么要顺时针旋转呢?学生立刻给予回答,在学生没人提问题时,我出示问题:在旋转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些地方是最关键的?经过学生的讨论,得出答案。

在反馈总结环节中,第一道题是课本上的练习题,比较简单,学生容易做出。

第二题:让学生运用手中的三角尺转一转,并让学生上台说说是怎样求出的。但在教学时,我简单说让学生拿三角尺转一转,学生并没有动起来。在课堂上,我没有注意到学生的动态。

第三题:此题是比较开放的。图形D可以看作图形(  )绕点O(   )方向旋转(  )得到的

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想出好多种情况。但在处理时有点仓促,没有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最后,与本节联系起来,请同学们欣赏由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的复杂的图形,并设计了一道与实际联系的作业。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回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多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彰显充满生命力的课堂。

通用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教学反思 篇3

本文是对三年级上册数学课程中第二单元“估算”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本单元以培养学生估算能力为目标,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以下是教学反思的详细内容。

一、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包括估算数的大小、估算计算结果和将估算应用于实际问题中。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准确合理地估算,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教学设计:

1. 情境导入:通过设置情境,引发学生对估算的思考。例如,可以给学生出示一张地图,让他们估算两个地点之间的距离,或者给出一个物体的形状和尺寸,让学生估算其体积等。

2. 概念解释:清晰地向学生解释估算的概念和目的。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发现估算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

3. 方法演示:通过示范和讲解,向学生展示估算的基本方法。例如,可以教授学生如何用近似数求和、差、乘、除,以及如何用数字的特征估算数的大小。

4. 练习评价:设计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内容。通过评价学生的练习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

5. 拓展应用:在学生掌握基本估算方法后,引导他们将所学应用于实际问题中。例如,可以设计一个购物活动,让学生估算所选商品的总价格,并比较实际价格,锻炼他们的估算能力和消费意识。

三、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估算的概念和目的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简单地使用估算方法进行计算。但是,在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时,一些学生还存在困难。

首先,一些学生对估算的题目感到困惑。他们往往会采取精确计算的方法,而不是利用估算进行快速计算。我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他们对数的大小、数位和数的特征理解不深。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对数的特征和数位的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估算方法。

其次,在练习环节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对估算结果的判断不准确。他们往往只注重结果的大小,忽略了估算结果应该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原则。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将设计更多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估算来解决,并与实际结果进行比较,加强学生对估算结果准确性的认识。

最后,在拓展应用环节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在将估算应用于实际问题时缺乏灵活性。他们往往只会使用一种估算方法,而不考虑问题的具体情况。为此,我将设计更多的拓展应用题目,引导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多种估算方法,并帮助他们发现最适合的解题策略。

总之,通过对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估算”教学的反思,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学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通过不断地反思和总结,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将继续加强与家长的沟通,通过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通用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教学反思 篇4

单元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帮助学生理解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

单元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难点:连续进位的乘法计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常去商店吧,今天我们就要进行一次购物,请同学们看挂图!

二、探索新知:

213元                          42元                    12元

1、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在讲给同桌讲一讲;

2、谁能提出数学问题,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互相解决提出的问题!

3、谁愿意把自己的问题说给大家听?

4、谁愿意解决她刚才提出的问题?

5、重点讲解一道乘法题:

6、引导学生讨论算法,汇报算法。

(2)     1  2                  (3)  1  2

1  2                     ×     4

×   1  2                         4  8

1、试一试:

×     2          答:

2、   1  4         3  1      1 2 3        2 1 4

×   2       ×   3     ×  3      ×   2

3、7×3+4          8×6+3         5+2×8

2×6+5          4×9+6         3+6×7

4、一件大衣的价钱是一件羊毛衫的3倍。一件大衣多少钱?一件大衣比一件羊毛衫贵多少钱?

5、填表。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了解了怎样用竖式来计算。下课后,请同学们试一试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去解决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公园吗?都喜欢玩什么?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公园玩,好吗?

二、探索新知:

1、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在讲给同桌讲一讲;

2、谁能提出数学问题,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互相解决提出的问题!

3、谁愿意把自己的问题说给大家听?

4、谁愿意解决她刚才提出的问题?

5、重点讲解一道乘法题:

1、连一连。

2 × 32   15 × 4         16 × 5   26 × 8

5 × 12   19 × 5         60 × 7   4 × 30

3 × 16   24 × 2         52 × 4   15 × 6

17 × 5   4 × 16         3 × 40   84 × 5

2、   2  3        1  6       4  8       7  2

×   2      ×   5      ×  2     ×   4

3、一件上衣的价钱是一条裤子的2倍。

买这样一套衣服,需要多少钱?

4、光明小学3名教师带45名同学去海洋馆参观,用400元钱买门票够吗?

今天学习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同学们,你们坐过火车吗?火车上也有许多数学问题,你们发现了吗?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研究火车上的数学问题。

二、探索新知:

1、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在讲给同桌讲一讲;

2、谁能提出数学问题,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互相解决提出的问题!

3、谁愿意把自己的问题说给大家听?

4、谁愿意解决她刚才提出的问题?

5、重点讲解一道乘法题:

6、引导学生讨论算法,汇报算法。

(1)70 × 5 = 350,        (2)      1  2

2 × 5 = 10,                 ×     4

350 + 10 = 360。                   4  8

1、  4 × 6 + 3      7 × 5 + 4      8 × 6 + 3

9 × 7 + 5      3 × 6 + 6      9 × 2 + 7

2、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5人,一共有多少人?其中男同学有91人,女同学有多少人?

3、谁的年龄大?

汽车。

(1)在图中标出,出发后3时火车的大概位置。

(2)从小明家到姥姥家一共有多少千米?

四、总结:今天学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应注意什么问题?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2、结合具体的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同学们,你们知道“0”表示什么含义吗?0加任何数都得几?任何数减0都得几?那么你们知道“?”吗?

二、探索新知:

1、请学生独立思考,先自己算算结果。

2、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

3、谁能结合数学情境,说说你的算法?如:结合“5个盘子中有几个苹果”这样的实际情境去理解为什么“0×5 = 0”

(2)3 × 5 = 15,

2 × 5 = 10,

1 × 5 = 5,

0 × 5 =        7 × 0 =        0 × 26 =

1  3  0       13 × 5 = 65           1  3  0

×    1  5       130 × 5 = 650      ×  1    5

5  0                                5   0

(2)402 × 3 =

①、400 × 3 = 1200,        ②        4  0  2

2 × 3 = 6,                   ×        3

1、连一连。

240 × 2    302 × 5    15 × 3    25 × 4

204 × 2    320 × 5    150 × 3   250 × 4

2、小狗送信。

(1)、小狗从邮局出发给狐狸送信,往返需要走多少米?

(2)、小狗先给狐狸送信,再给松鼠送信,然后回到邮局。

3、在○里填上“>”、“

105 × 6 ○ 600         190 × 5 ○ 1000

180 × 4 ○ 800         140 × 7 ○ 980

4、 100 - 23 × 3        14 × 6 - 28

75 + 25 × 4           (34 + 56)× 7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同学们,你们喜欢和饮料吗?今天我们一起去买一些饮料,希望大家帮帮老师。

二、探索新知:

1、请学生独立思考,先自己结合“买饮料”这个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2、小组中说一说各自的想法,解释各自的估算过程。

3、汇报算法:

(1)一箱饮料大约70元,两箱饮料大约140元。

(2)一箱饮料超过60元,两箱饮料就超过100元,但不到200元。

4、学生独自解决“共花了多少钱?”。

5、小组内交流各自算法。

6、汇报算法:

(1)24 × 3 = 72(元)    72 × 2 = 144(元)

1、15 × 4 × 7    125 × 8 × 6    102 × 4 × 5

2、估计你们学校大约有多少人?

3、哪道题的得数大?画“√”。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

0 × 1 × 2 × 3 × 4 × 6 × 7 × 8 × 9  (    )

4、 15 × 6 × 8           36 ÷ 9 × 12

32 + 17 × 3           (15 + 35)× 6

5 × 18 × 7           105 × 2 × 5

(1)小明5分能打多少个字?

(2)一篇稿件共325个字,5分后还剩多少个字每打完?

(3)再打3分,能打完这篇稿件吗?

6、杨树168棵,今年种的松树是杨树的5倍。

(1)今年钟松树多少棵?

(2)杨树和松树共有多少棵?

1、发展学生的数感。

2、培养学生独立操作、实验、推理的能力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能力。

3、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合作中发展学生的数感。

4、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和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在独立操作、实验和推理活动中得到一堆黄豆大约有多少粒。

今天我们一起玩数黄豆的游戏。老师为每个活动小组准备了1堆的黄豆,请你们运用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数一数这一堆黄豆大约有多少粒。

想一想这堆黄豆大约有多少粒,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数呢?

1、学生猜测黄豆的数目。

2、独立思考后在全班交流自己数黄豆的初步的设想。

1、宣布实践活动要求:

(2)纪录本小组的实践方法,每小组至少有两种方法。

(3)需要什么工具可以向老师借用,也可以自己想办法解决。

(4)讨论交流要求声音要轻,本小组组员能听见就行。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本组数黄豆的方法。老师根据学生汇报对每一小组进行奖励--一种方法一颗五星,对于能清晰叙述本组活动过程并说明是运用什么数字方法来解决碰到的问题的小组给予特别奖励--多加一颗星。

2、交流与比较。全班交流完毕后,引导学生对所有方法进行比较交流,说一说自己喜欢其中的哪些方法,为什么。

学生的方法除了书上的分、抓、量、称集中外,还可能会有○1先数出50粒或100粒堆成一小堆,再把整数堆黄豆分成这样的一小堆、一小堆的方法,最后用每小堆的黄豆粒数乘堆数黄豆的粒数;○2将全部黄豆平摊在桌上,将其分为若干等份,数出其中一份有多少粒,再与份数相乘;○3一粒一粒地数,不管学生的方法是简是繁,得出的结论是否精确,教师都应肯定学生的探究精神,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比较,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方法。

引导学生结合今天的实践活动过程进行总结与回顾:

1、通过今天的活动自己有哪些收获?

2、通过今天的活动想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用竖式或其他方法计算多位乘一位数。

2、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将练习五中的习题分类为4个有趣的环节,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巩固深化知识。

4、在数学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并欣赏数学的形势美。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理解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估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能灵活运用估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今天我们的数学课有这几个学习环节,你们对哪个环节最感兴趣?

1、第1题,全班一起摘苹果。

2、第2题和第10题分男女两队做摘苹果比赛的游戏,看哪一队摘得又快又好。

1、第4题,学生先独立思考,改正错题,然后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估算发现问题的。

2、第8题,先让学生用估计的方法解决哪两个数相乘的积,接近圆中的数,然后小组合作进行验证。

3、第11题,学生用估算或计算的方法比较出得数大小后,启发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两个因数的和不变,那么两个大小比较接近的因数的积要大。学生在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发现的规律时,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创设情境:数学森林里有几棵树生病了,请同学们做一回森林医生来帮他们诊断病情、治疗疾病。

1、学生分同桌二人医疗小组共同诊断交流病因、制定诊疗方案。

(1)引导学生“看一看这两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根绝算式的特点学生独立继续往下写3道题。

(3)引导学生计算得数进一步验证所写的算式是否正确。

(4)引导学生明白像这样有趣的算式组还有很多。

2、第9题。

(1)学生独立计算结果。

(2)全班交流算法,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启发引导学生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3)组织学生观察次数的特征,并根据其中的规律接着往下写几道算式。

六、总结:今天我们进一步练习了一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计算和估算,还欣赏了两组有趣的算式,生活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数学规律等待着同学们去发现。

1、对前一阶段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熟练地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2、培养和发展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回顾与反思的能力。

3、先让学生在交流汇报中将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的回顾与整理,然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进一步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数学、怎样学数学和用数学,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些淘气和笑笑以及他们的同学一起学习的图片,大家想看吗?

1、出示教学情境挂图。

2、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

3、从开学到现在,我们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呢?你能根据这幅图给我们的提示说一说吗?

1、分小组交流前一段时间学到了什么?

2、组织全班交流,对前一段时间所学的内容进行整理回顾。在整理回顾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言将前四个单元的内容进行分类板书,并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强调与说明。

1、第1题。(1)学生弄清题意后独立完成;(2)抽取几道算式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

2、第3题。

(1)同桌互相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数字信息?

(2)独立完成第(1)---(4)个问题。

(3)全班订正。

3、第3题。教师可根据本班实际,适当规定时间(2~3分钟),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查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今天我们对开学来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收获,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你留下怎样的成长足迹?我们来一起说一说吧。

1、引导学生根据教材提示,从什么是数学、怎样学数学、怎么用数学等角度来寻找自己的成长足迹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成长足迹以写“数学日记”的方式纪录下来。

通用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教学反思 篇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地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因此本文在教学设计上力图突出学生对文本中生字词的理解感悟,通过读的方式来感悟文本,展示自己对文本的个性化见解。通过联系上下文、对比词语的方式来理解文中词语想要表达的情感,从而深入的领悟文本内容。

《葡萄沟》是北师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新疆吐鲁番的水果之乡――葡萄沟。本文共四个自然段,前三段课文通过描写葡萄沟盛产水果,葡萄叶茂盛、葡萄又多又好 ,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葡萄干“色鲜味甜”四个方面来说明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到“葡萄沟真是一个好地方”。这句话是文章的中心句,也是作者对葡萄沟由衷的赞美。

文本承接自然,第一自然段讲葡萄沟的地理位置,以及其盛产水果的特质,但是落脚点在“最喜爱的葡萄”上,突出了本文的描写中心,又自然过渡到下一自然段。这一段主要突出的是葡萄沟的物美。第二自然段突出葡萄的特点以及老乡的热情好客,写景美、物美,也突出人更美的特质。第三自然段写葡萄干如何制作承接第二自然段如何处理葡萄,主要是写葡萄干美,也是物美的体现。正因为葡萄沟物美、景美、人更美,文章最后才总结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因此本文在教学设计上从课文的整体入手,扣住“好地方”三个字,通过多种方式品词读句,让学生自己去想象、理解、去体验、去感悟。通过读来感悟和展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体会葡萄沟的三美--物美、景美、人更美。

学生对描写景物、水果类的文章很感兴趣。特别是已经去过葡萄沟的学生,他们更能旅游时的所见所感,来展示自己独到的见解。对于葡萄孩子们也不陌生,他们更能联系结合日常生活,发表自己的体悟。他们能准确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并采用联系上下文,对比的方式理解字词。他们喜欢和他人交流学习成果,特别是在读文章时能够结合自己对关键字词的理解读出情感。

在第一课时,学生已经找出了文章的中心句,并且学习了葡萄沟的第一个特点--盛产水果。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抓住“读、想、比”感受葡萄沟的“景

美、物美、人更美”的特点,将听、说、读、写的语言训练贯穿其中,在朗读中想象、对比、领悟。做到:

想象:想象葡萄晶莹剔透的诱人之美--在读中展示。

对比:对比“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在表情达意上的特点--感受葡萄“五光十色”的美。

1、能用上因为所以。说出葡萄沟是一个好地方的原因。

2、能说出“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词语的意思。

1、通过对比的方式,突出“五光十色”所凸显的葡萄的特点--晶莹剔透,有光泽感。

2、在读中展示对字词的理解,和自己的情感。

3、通过自己勾画关键词句的方式,填补框架的方式,说一说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抓住葡萄、葡萄叶、葡萄干、老乡们的特点深入感悟葡萄沟景美、物美、人更美的特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能说出“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词语的意思,并且在读中展示出对词语的理解。

抓住葡萄、葡萄叶、葡萄干、老乡们的特点深入感悟葡萄沟景美、物美、人更美的特点。

师:从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葡萄沟这篇课文是围绕一句话写的?

师: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但是人们最喜爱的还是这里的?

师:是呀,人们最喜爱的还是这里的葡萄。所以想要成为葡萄沟的小导游就得了解这里的葡萄。现在是十月份正直葡萄盛产的日子,我们赶紧去看看这里的葡萄长什么样吧!

(二)精读理解,感悟“四美”

师:(课件出示葡萄叶的图片)看!葡萄沟的葡萄树已经在眼前了,你们找到葡萄了吗?为什么?

师: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这里的葡萄叶太怎么样了?

师:到底是怎样的葡萄叶才可以称之为茂密呢?(在黑板上画出一片葡萄叶)这样的一片叶子可以称之为茂密吗?

师:那请你来画一画,怎样的叶子才可以称之为茂密呢?

师:我观察到有孩子将葡萄叶的空隙都画满了叶子,你能来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画吗?

师:大家合力画出了这些叶子,是呀!要像这样层层叠叠、枝叶茂盛的样子,才可以称之为茂盛,文中是怎样描写这样茂盛的葡萄叶的?

师:(课件出示这句话)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师:这一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描写的作用是什么呢?

生: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葡萄叶茂密的特点。

师:请你们来读一读这一句话,让我感受一下烈日炎炎下,在凉棚下的凉爽。(板书:葡萄叶  茂密)

过渡:从你们的读中我感受到了夏日的凉爽。吐鲁番这样炎热的天气,我们赶紧跑进葡萄叶搭成的凉棚中吧。小导游们都躲进来了吗?赶紧抬头找一找躲在葡萄叶下乘凉的葡萄吧!

文中用一句话直接为我们介绍了葡萄沟的葡萄,迅速浏览课文,把这句话用波浪线划出来!

生:到了秋天,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满枝头,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师:课件出示句子以及相关的葡萄图片: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满枝头,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师:我们看一下这些图片,自由朗读这句话,边读边想,这句话描写了葡萄的什么特点。

师:先不急着回答我,请你们默读这句话,在文中用横线勾出能体现葡萄特点的词语。

师:请你来读一读这句话,让我们感受一下你读到的葡萄的特点。(板书:葡萄  又大又多)

师:表示颜色多的词语我们可以用五颜六色、五光十色、五彩缤纷、色彩斑斓。这么多表示颜色的词,为什么作者用了一个五光十色呢?我们来对比一下这两个句子。

师:把五光十色换成五颜六色可以吗?谁来说一说?

师:(出示葡萄在阳光照射下的图片)看一看这些图片,你们就明白了。五颜六色只能表示颜色多,而五光十色不但表示颜色多,还表示事物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

师: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阳光的照射下,光线映在了葡萄上,各种晶莹剔透的葡萄反射出来的光,交织在一起,色彩鲜艳,五光十色。成熟的葡萄那么大那么美,红的像玛瑙,白的像珍珠,绿的像翡翠,每一个都水灵灵的,在阳光的照射下更加的诱人,你能把这种诱人的美读出来吗?睁开眼睛,谁来试一试。读一读这一段。

师:在几位同学的朗读中,我的眼前似乎也出现了这样色彩丰富而又晶莹剔透的葡萄。葡萄沟的葡萄又大又美,你们喜欢吗?让我们一起美美地把这句话读一读!

师:看着这又大又多,五光十色的葡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真想--

师:看!咱们的老乡载歌载舞,端着沉甸甸的葡萄,来让你--

师:你能用你的朗读,让游客们也能体会到这种热情好客吗?

师:他加重了准会;吃个够的读音,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热情好客的意思。

我们像他学习齐读这句话,再一次体会老乡们的热情好客。要是这时起--(引读)

师:在你们的朗读声中,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去吃这里的葡萄了,可是新鲜的葡萄很容易坏掉,他们想出的办法是?

师:走,咱们去看看如何制作葡萄干。全班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两个问题:(出示“自读提示”)

1、葡萄干在什么地方制作?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个地方的?用双横线划出。

2、葡萄是怎样制成葡萄干的?用双波浪线划出。

生:晾房修在山坡上,样子很像碉堡,四壁留着许多小孔,里面钉着许多木架子。

生:晾房修在山坡上,这样就不存水,小孔用于通风,架子可以凉很多的葡萄。

师:总结(晾房修在山坡上,这样就不存水,小孔用于通风,架子可以凉很多的葡萄)不得不说我们的维吾尔族老乡真聪明。

师:那谁能来说一下葡萄干是怎么制作的呢?不急,请你们再读一读这一段,把关于葡萄如何制作的词语用圆圈圈出来。请你和你的同桌说一说,新鲜的葡萄如何变成了葡萄干,一个人在说的时候另一个人仔细听,可以对同桌说的不完整的地方进行补充。开始!

新鲜的葡萄首先要--运到--晾房--挂在--架子上--利用--流动的空气--蒸发掉水分--葡萄干。

师:老师听说,以前有一些外国朋友看到葡萄沟这种奇特的制作葡萄干的过程,非常感兴趣,也学着来做,结果都失败了,葡萄都发霉变质了,因为只有在中国的新疆才有这种昼夜温差大,多风少雨的气候条件,才能用这种天然的方式制葡萄干,而且色鲜味甜。

师: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这一段,让我们感受一下这种天然晾制的葡萄干的美丽。(先抽读,再齐读)

师:看着板书,此时,你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用一句话说一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的原因了吗?先和同桌说一说。

师:看着板书,我们还发现盛产水果、葡萄“又大又多”、葡萄干“色香味甜”都是在写这里的“物”怎么样?

师:我们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板书:美)葡萄叶茂密,四处都搭着绿色的凉棚。葡萄在阳光的照射下“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老乡们大门口晾制的葡萄干也颜色鲜艳。可见这里的景--?

师:人更美,那我们能用上“因为所以”地句式来说一说葡萄沟的美体现在哪吗?(板书:因为、所以)

生:葡萄沟的物美、景美、人更美,所以葡萄沟真是一个好地方。

师:今天我们去了一个好地方,叫--葡萄沟,从文中的字里行间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葡萄沟的好,让我们一起再来夸一夸这个好地方。

师:其实,不仅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整个新疆都是好地方,不信我们来听一首歌《新疆好》。

正如歌里所唱的,新疆是个好地方,牛羊成群,瓜果遍地,随着西部的大开发,新疆会越来越好,相信我们同学以后也一定有机会亲自到美丽的新疆去看看,到美丽的葡萄沟当小导游给其他游客介绍这里,那么让我们记住这个美丽的地方吧

师:葡萄沟的葡萄如此的美味,吐鲁番离我们这的确比较远,所以我带来了容易保存的葡萄干给大家分享。

师: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用朗读的方式表达对葡萄沟的赞美吧!

因为                                  所以

物美,景美,人更美。

[葡萄沟 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通用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教学反思 篇6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可能性》属于概率知识范畴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体验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本册教材第105页例1、例2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这些现象。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我设计了用学生感兴趣的摸球、放球、猜球一系列游戏活动及熟悉的生活情境作为教学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一定、不可能、可能的现象。

成功之处:

1、让学生从现实情境中学习数学

我从学生感兴趣的转硬币游戏引入,抓住了学生学习的兴致。整堂课由摸棋子、放棋子、猜棋子一系列游戏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想、讨论、实验、合作、交流、创造等,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和掌握有关可能性的知识。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数学的生活性;数学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

2、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活动中自己去探索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在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喜悦。这节课在感知一定、不可能和可能时,我安排了这样几个层次的活动,第一次是摸棋子,使学生初步感知可能性。第二次放棋子,动手实验,老师先让学生试着创造现象,再让学生实验操作进行验证。第三次猜棋子,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注重对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直观感受。通过这样的三次活动,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因而产生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初步认识。

3、让学生在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中学习数学

课程标准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节课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通过摸棋子、放棋子、猜棋子等操作实践活动,通过猜想验证、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形势,体验可能性的几种情况。在每一种现象中训练学生反复描述事情发生的结果,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及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不足之处:

这种开放性的游戏活动,学生热情高涨,导致摸球、猜球活动时间过长。在了解生活中的可能性和探究可能性这两个环节不够充分。其次,在活动中,学生动手体验面不够广,如果每个小组都有操作的学具,使得人人动手体验,各个参与活动,更能达到好的效果。

通用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教学反思 篇7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师:前些天,我们辛集中心小学全体师生为敬老院老人进行了爱心捐款,准备为敬老院的老人们购买一些礼物。敬老院里有9位老人,分别住在5个房间里。几位老师到“爱心小屋”去选礼物,不知道买什么好。你愿意帮助他们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出示“爱心小屋”展示图。)

“你准备为住在5个房间里的9位老人们买些什么?你能不能根据你买的东西提一个有关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数学问题?”(将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学生可能出现提问:买三台DVD需要用多少钱?买9束鲜花大约需要多少钱?……

根据同学们提问题的情况,适当给予评价。然后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师:刚才同学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出色地帮助老师解决了一个难题。实际上我生活中经常遇到有关乘法计算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有关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板书课题:多位数乘一位数。

(设计意图: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创造一个良好、浓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到复习“计算”并不枯燥乏味,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复习中去。)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自主整理,实施创造

(1)自主整理。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整理有关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学生自主整理,教师巡视。

(2)小组交流,整理成果

师: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遗漏的。

(3)展示整理成果:

师:谁愿意来展示一下自已的整理成果?

学生可能回答出以下问题:

a: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

b:我们还学习了估算。

c:笔算乘法包括进位乘法和不进位乘法。

d:笔算乘法还包括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

师引导: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为了看清楚这一单元学过的内容,我们可以用某种形式把这些知识串起来,比如说画一棵知识树,我们一起来完成这棵知识树好吗?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补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归纳,也有利于启动学生的思维。)

师生共同完成知识树(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呈现这部分内容的知识结构图)。

2、交流矫正,优化再建

(1)、师:通过整理、交流,你对多位数乘一位有哪些全面的认识?

学生在回答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

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就是先不看0,把两个一位数相乘,然后因数有几个0再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估算就是把一个因数看成和它最接近的整百整十数,去乘另一个因数。

(2)师:本单元还有哪些知识感到有困难?

学生可能回答出以下问题:

笔算乘法中间或末尾有0的题容易出错。

估算容易出错。

选择合适的算法有困难……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我内化吸收、自我矫正完善,教师可了解学生学习上难点和弱点,为下一步有针对性练习做好基础。)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师:同学们在交流中表现得非常棒,老师这里还有一棵树,树上结满了果实,要想把果实摘下来,就必须算对果实上的题目。你们有信心吗?…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出示:

a、做练习二十一的第1题

b、估算

19×6≈72×8≈124×5≈129×6≈

c、笔算

练习二十一第2题,集体订正,重点帮扶学困生。

(设计意图:让学生更全面、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2、拓展延伸,整体深化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得非常棒,老师遇到一个小麻烦,愿意帮老师解请点击下载Word版完整教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复习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复习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来自!/JiaoAn/ShuXueJA3/80912.html

通用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教学反思 篇8

我是一名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我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周,我们开始了数学第二单元的教学,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单元,涵盖了数字的认识、数的比较、数的顺序等基础知识。在本次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们更加生动、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首先,我采用了游戏化的教学方式,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在第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数字比大小的游戏。我事先准备了一些数字卡片,上面写有从1到10的数字。我把卡片分发给学生们,然后我随机挑选一个卡片,学生们需要根据自己手中的数字,站在正确的位置上。这个游戏非常简单,但有效地帮助学生们加深了对数字大小的理解。

其次,我注重培养学生的互动交流能力。在第二课时,我设计了一个小组合作的活动。我将学生们分成小组,每组四人,然后给每组放一组数字牌。我要求他们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然后用贴纸标出数字的大小。这个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团队合作能力,还让他们学会相互倾听和交流,共同完成任务。

此外,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第三课时,我带领学生们一起完成了一个数的顺序的活动。我事先准备了一段数列,然后把它印在纸条上,让学生们将它剪开,然后按照正常的顺序把它们连起来。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们加深了对数列的理解,并且进一步锻炼了手眼协调能力。

最后,在课程结束后,我进行了一次小结和评价。我让学生们回答一些问题,总结本次学习的重要知识点。我也鼓励他们提出自己遇到的问题并进行讨论。这次小结不仅巩固了学生们的知识记忆,还让我了解到了他们的学习情况。

总的来说,通过本次教学,我认为学生们在数学第二单元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他们对数字的认识更加深入,能够正确比较数字的大小,也能正确排列数字的顺序。同时,他们也在游戏、合作和实际操作中提高了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中,他们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这次教学反思不仅提醒我在教学过程中继续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还让我意识到定期的课堂总结和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希望能够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集锦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篇1

1.结合住新房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2.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竖式计算方法。

难点:会熟练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师:淘气今天可高兴了,因为他要搬新家了,他邀请了很多小朋友参加,也邀请了我们,想去吗?

师:真漂亮,这栋电梯公寓真大,大家都想进去了(智慧老人:请你根据你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师:今天的算式和我们过去学过的乘法有什么不同?

师:你的记忆真好,很会学习,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任意两位数乘两位数。

师:这栋楼房大约能住多少人呢?我们用过去学过的方法估一估淘气他们住的'楼房大约能住多少户人家?

师:知道把12想成整十数,估得真快,了不起。还有不同的估算结果吗?

师:把它们都想成了整十数,很快地估出了结果,同学们想一想,这三种估算方法里面,哪种更接近正确结果呢?为什么?

生:我觉得得数是140更接近准确结果,因为这样估计的误差最小。……

师:这栋楼到底能住多少户人呢?可是,像这种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怎样算呢?你能想办法算出14×12的准确结果吗?试一试,把你计算的方法写在作业本上。(教师巡视,请学生将自己的算法写在黑板上,只展示与竖式有关的算法,看学生竖式的书写情况,请学生上台板书有代表性的三种竖式方法。)

师:你能看懂这种方法吗?(口算)谁来说一说他是怎么算的?(提示:乘法意义,也就是算几个几)

师:你理解得太好了,非常能干。那这种方法呢?你能看懂吗?谁又来说一说?还有其它方法吗?

师:它转化成了二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想得真好。大家都能灵活地运用我们学过地知识,来解决新问题,这不仅是我们聪明和能干,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在以后的学习数学过程中会经常用到。

师:大家请看,两位数乘两位数还能用竖式计算?从结果来看,对了吗?

师:谁来代表你们小组说一说这些竖式是怎么算的?

师:说得太精彩了,一下就看出了每一步是怎样算出来的,真有数学头脑。

大家明白了吗?还有补充吗?

师:你不仅知道它是怎样算的,还知道用乘法的意义来解释这样算的道理,太会思考了,值得大家学习。大家都听懂了吗?那你能看懂第三个算式吗?

师:这种算法和前两种不一样,但它也是正确的,只是我们通常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以此类推。所以我们今天重点研究前2个竖式,对于它们,你还有什么疑惑?

师:还有疑惑吗?那好,智慧老人他可有问题了,看你是不是真的懂了?请注意!(课件演示每一步,并展示竖式计算的步骤)

具体怎样算呢2×14呢?请你认真看屏幕。你明白了吗?谁来说一说?

师:同意吗?你们的脑筋转得真快,真聪明!现在你明白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的运算顺序了吗?请再看老师演示,谁来讲一讲?

师:你很会学习,并且很会表达你的想法,是大家的好榜样!

师:现在老师可有疑问了,对比口算和竖式,你有什么发现?

师:你太会发现数学最本质的现象了,说得很经典,谁听明白了?

师:今天真有成就感,用口算和竖式这种新的方法都算出了准确结果,和哪个估算结果比较接近(生:140)对,请你将书上26页的方法,再算式和答语补充完整。

师:同学们今天学习很投入,我们来小试一下伸手,看看你能用竖式准确地解答这题吗?

师:你想提醒同学做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吗?哪容易错?

师:淘气要邀请我们去他家了,可是他怎么了?遇到了什么问题?喔这是一个密码门,密码就是23×13的结果,等于92怎么不对呢?赶紧帮他算算密码是多少?

……

师:你们眼力真好,一下帮淘气解决了问题,谢谢你们!赶紧进他家吧!

师:淘气的家真漂亮啊,今天真高兴,你有什么收获?

师:你们说得都很好,很高兴大家今天有这么多收获,下课!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篇2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5、106页例1、例2,练习二十四1~3题。

教材分析:

可能性这一教学内容,教学中学生只是初步接触,局限在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要求学生能够用恰当的词语如:可能、不可能、一定等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本课以学生熟悉的游戏活动来展开学习内容,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直观感受到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并逐步丰富对可能性的体验,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观察和分析社会生活中的事物。

学情分析:

《课标》指出:数学教育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要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游戏、活动(如:摸球等),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的`数学活动中亲自实践体验,直观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使其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做既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又符合《课标》的要求,使学生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和动手实践的成功感,从而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原有的知识要求不高,所以我认为对本班学生认知度来说并不难。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

2.能结合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用一定(肯定)、可能、不可能做出判断,并能简单地说明理由。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老师与学生共同玩猜拳,初步体会游戏中的可能性。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篇3

一、目的要求、意图、教法。

1、设计意图。贯彻新课标的过程目标。即重视过程与方法。在探究简便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双基的同时学习探索数学问题的方法,为以后学习探索运算定律性质等建立一种探究的模式

2、教学方法。以题导向,在练中学习和探索。组织学生通过计算、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寻找规律。

3、双基要求。使学生理解乘法的一些简计算便的规律。能正确进行乘法的一些简便计算,并能识别乘法题是否可用简便算。

4、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5、、主板书设计。(略)

二、教学过程。

1、计算(板书中一题)。

⑴让学生计算完后,说出1题中左右两边的算式有什么关系,师用等号连结左右两边相等的算式。

⑵师:想想1题中左右两边的算式,再看看2题中左右两边的算式有何关系?生完成2题。

⑶师:再想想看看上题相等算式的特点,自编几组合符上面规律的算式。生完成3题。学生做后让其口述,师板书几组。

⑷师:从上面的联系中你发现了什么?生独立思考,想自己要说的话。让学生试说(可能不成功)学生分小组讨论。(可能还不成功)。

师:我们可先看左边算式,是什么形式?(一个数乘两个数)再看右边是什么形式?(第一个数乘这两个数的积)。怎样连起来组成一句完整的话呢?学生再说规律。

师:我们往往记不住规律,为了方便记忆,能否用符号来表示这个规律呢?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表示规律师用符号板书。

2、验证。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动一动,加强学生对四个方位的认识和辨认能力,并能灵活根据方位确定物体的位置。

(2)将丰富的生活素材融入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教学重点: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方向。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三个方向。

教具:校园情境图、多媒体课件。

设计意图:

《位置和方向》是在学生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并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关于东、南、西、北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按水平方向分出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1、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教学时,我考虑到学生刚刚经历了闲适的假期生活,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尽量贴近学生的假期生活实际,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将生活素材融入教学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2、联系生活,自主探索。

在学生已经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后,开展了用手势表示方位、快速转向辨认方位、游乐场里的小导游、学校方位我知道等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进一步加深和巩固所学知识。

3、走进生活,活学活用。

让学生用所学方位知识介绍自己房间是怎样布置的,并把学生从教室里带到操场上,用东、南、西、北描述校园里各个方向的物体,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篇5

乘法的估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4-7题

目标预设: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流程:

一、提出问题

1、用多媒体幻灯片逐一出示各种图片,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图片内容是:邮局邮票出售处,有的邮票一枚80分,有的邮票一枚60分。

百货商店鞋柜,一双旅游鞋78元,一双皮鞋164元。

电*售票处,日场一张电影票15元,夜场一张电影票20元

小袋鼠蹦跳一次约2米,小袋鼠蹦跳33次。

文具商店柜台,每盒图钉120个,每包日记本25本。

2、出示课本第70页主题图:三年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二、尝试解决

1、先请学生猜猜带250元够不够?再请学生思考怎么知道我们猜得对不对呢?

2、同桌商量

3、介绍解决方法

4、教师小结:我们已经学国整十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来估算。因为8乘30等于240,所以8乘29的积比较接近240,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

三、扩展引申

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x6=49x5=218x4=581x2=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即可。

四、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70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

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2、用上课开始时呈现的几个问题情景和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估算结果,找出答案。

3、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的估算例子。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开头我们碰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的?

2、上这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我们应尽可能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平移现象,知道平移的基本特征。

2、能正确的画出物体平移后的图形。

3、了解平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画出物体平移后的图形。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和电视里的老师一起来学习新知识,

师:刚才,同学们参观了商场,你知道电梯是怎样移动的吗?

师小结:刚才,我们看了电梯上下移动、缆车向前移动、推拉窗左右移动,像这些运动就叫平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习近平移。(板书:平移)

师:向不同方向没有规则的移动叫平移吗?说说理由。

演示房子向上平移5格的过程。

请小组内的同学利用学具完成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交流反馈。

4、练习。

①给帆船涂颜色。

师:给向右平移4格后的帆船涂上颜色,同学们,快动手吧!涂完后各小组的同学相互看一看,你涂对了吗?

交流反馈。

②分别画出图形向上平移3格,向左平移8格后得到的图形。

师:这道题要求同学们画出它向两个不同方向移动后的图形,比比看,谁的速度快?

5、拓展。

师;请同学们用老师给你的这只小鸭子画出一排小鸭子,你能行吗?说说你准备用什么方法?

学生相互欣赏作品。

三、小结。

同学们,电视里的小朋友们学到了这么多知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很好的运用平移现象。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

师: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

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

2、全班交流。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

1、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

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

4、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1、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

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3、填空: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4题教和第五题。

5、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六题和第七题。

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这是学生在已学过的表内除法和简单的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使学生在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培养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用除法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以及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

2、会解决有余数的除法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教学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及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两位数除一位数的口算和竖式计算的方法;除法验算。

难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

关键: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目标:

1、理解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及其算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

2、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计算方法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难点: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和平共处算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竖式的书写。。

1、口算练习。

口答。

46里面有()个十()个一。

95里面有()个十()个一。

84里面有()个十()个一。

1、引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揭示课题)

2、教学口算。

?理解图意,学生观察场景图,说说知道了什么,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小棒可以演示。

?讨论第二个问题:平均和每个女孩子买多少枝?结合实际操作让学生形成思维。也可以先让学生模仿提问。

?归纳:先把4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捆,即20枝,再把6枝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枝,合起来是23枝。板书:

4、教学竖式计算。

?教师结合46÷2说明竖式的写法,边说边板演。

?小结:用竖式计算,要从十位除起,先用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再用个位上的数除,除到哪商就写在哪一位上。

三、实际运用。

2、完成第2题。

让学生试做前两题,再让学生独立完成后两题。注意笔算注意什么?以及联系与区别。

3、完成第3题和第4题。

4、第5题,先独立后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应许学生不同的策略解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篇8

教学目的:

1、 通过买书这一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胡计算方法。

2、 使学生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3、 培养学生胡估算能力与求异思维。

1、 师:小朋友们你们去过书店吗?今天啊,淘气在动物王国的快乐书店开开张了,老板淘气进了不少的新书,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出示挂图课本主题画:书架上层依此放好28本《汪汪乐园》,4本《海底世界》。)

2、 提问:快乐书店都进了什么新书呢?你能向老板淘气提出问题吗?

3、 学生讨论,互相提问。指名学生就刚才的.主题画提出问题。

1、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真棒,老师能提出一个问题吗?《汪汪乐园》和《海底世界》一共有多少本?

3、 师:这个算式可真难,是我们以前都没有看见过的,你们有信心把算式的答案给算出来吗?现在就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小棒,纸,还有笔开动我们的脑筋来打败这个难题。

4、 分小组讨论,研究算法。

5、 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老师有选择性地板书。比如:

(3) 8+4=1220+12=

师:这个小组可真棒,想出了用我们刚学过的新知识:列竖式来进行计算,谁来说一说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数位要对齐)。刚才我们发现写算式的时候个位上加起来等于12,那那个十位上的1我们把它写到哪里去呢?我们把它先写到横线的上面,算十位的时候再把它给加进去。

6、 尝试练习。

师:小朋友们聪明了,为了难住大家,淘气又买来了好多书(继续图片出示7本《淘气历险记》,16本《咪咪学校》。)

提问:你能算出下层共有多少本书吗?你是怎么计算的呢?

1、 找书游戏。

(1)把剪好的书模型贴在黑板上,书上写有得数。

(2)发计算卡片给部分学生,自己上台找书。

(3)其余小朋友观察他们的书找对了吗?

(4)讲评。

2、 师:淘气看小朋友们这么聪明,很喜欢同学们,于是他请来了他的小牛售书员。(CAI出示课件,图片出示四种书的价钱。)你们想买书吗?看看小牛怎么说。

学生独立在本子上列出算式算出答案。指名告诉老师你用了多少钱。

3、 师:同学们买书买得可真好,啊?那边有个小男孩碰到难题了,我们去帮帮他好吗?

让学生先估算,再列算式计算,然后进行讨论和交流。

4、 套圈游戏:

淘气套中了42分,你能说说他都套中了哪些小动物吗?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篇9

教学内容:

教材第3、4页例1、例1和“练一练”,练习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掌握一位数与几十、几百和几千相乘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类比和综合等初步的思维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即用乘法的意义具体分析用一位数与一个数每一位上的数乘所表示的意义。)

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你们看大象正在帮助工人叔叔运木头呢!(出示情景图)

从图上可以看出,一头大象运了多少根木头?

1、谈话:现在有3头大象,一共可以运多少根木头呢?你准备怎么列式计算?

2、学生独立思考后列出算式。(可能是20×3,3×20,也可能是20+20+20)

3、20×3等于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想法:(1)20×3=20+20+20=60,(2)3个2堆是6堆,6队是60根,(3)20就是2个十,2个十乘3得6个十,6个十就是60,(4)2×3=6,20×3=60

5、根据刚才的算法,你会试着做以下的`题目吗?

×3=3×2000=

做完后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6、独立完成练一练第1题,并集体订正。

7、谈话:一头大象运20根木头,那么照这样计算:8头大象一共运了多少根木头?你准备怎样列式?

8、20×8(或8×20)你是怎样算的?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9、学生独立尝试完成练一练第2题。教师巡视指导并集体订正。订正时选几题让学生说一说分别是怎样想的?

(1)理解题意后独立填写得数。

(2)集体订正时适当提问是怎样想的?特别是:800×5为什么得4000。

(1)用口算卡片的形式进行口算。

(2)独立在书上完成。

3、独立完成第3题。

4、谈话:1时等于几分?那么3时是多少分呢?是怎样算的?5时?6时呢?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口算乘法)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范文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案是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教案能帮助老师更有逻辑性的教学。栏目小编为了您的利益精心编辑了这份有用的“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范文”,想知道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官网!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范文 篇1

《24时计时法》这节课,是学生在学完时分秒后学习的,因为时间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是“时间”这部分知识的一个难点。“24时计时法”,是一个比较接近实际生活而又有趣的教材。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于普通的计时法比较熟练,而“24时计时法”是交通,运输等部门通用的时间。教学的起点是培养学生以数学眼光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上课开始我让学生“猜猜昨天老师7:00在做什么?”由此引出争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先引出普通计时法,然后用学生非常感兴趣的电视节目预告表,引导学生说出在生活中还会用到另一种计时方法,即24时计时法。与生活的联系及形象的展示使得学生初步对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互换有了很好的掌握。

24时计时法作为记时法,学生在生活中已有所了解,但出现在课程的教学内容中还是第一次。对学生来说,时间的知识概念比较抽象,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比如:一天中时针在钟面上转两圈,一昼夜共有24个小时,初步感知24时计时法;然后在演示过程中一半学生说普通计时法,一半学生数24时计时法,直观的演示加深了对24时时时法的理解,也降低了对两种记时法互换上的难度,变得更容易掌握。

在学生了解了24时计时法后,为了让学生更充分地理解24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24时的过程:让我们一起来度过这一天吧。0时,夜静悄悄的,同学们这时都早已经进入了甜蜜的梦乡。(时针继续移动)天渐渐的亮了,这时我们也该起床上学了。这样边演示边讲解,不仅让学生了解了24时(一天)的过程,而且让学生更深的理解了什么是24时计时法。

在练习上我采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如:火车票上的时间,银行门上的营业时间,公路上小汽车的禁止通行时间等,让学生知道数学无处不在,处处要用到数学。

练习太少,有些练习没有当堂完成,反馈不及时。今后教学时,要调控好时间,当堂及时反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范文 篇2

教材把认识分数作为一个单元,足以说明学生建立分数这个概念,需要一个过程,同时对意义的理解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学习时需要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实验操作、观察、判断等直观手段逐步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分一分(一)》这节课就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分苹果”游戏引出分数。在活动交流中初步了解分数的意义,逐步懂得分数的读法、写法以及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以数学游戏活动—“分苹果”引入二分之一,这一环节中每一位学生都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感悟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突破了难点,而且为学生理解分数是建立在平均分基础上这一方面作了铺垫。进一步感受分数的意义,掌握了分数的读写法以及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在认识分数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折一折,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通过涂其中的.1、2、3、4份,引出1/4、2/4、3/4、4/4分数,进一步感悟分数、理解分数、应用分数。这节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活动学生参与面广达到了百分之百动手参与在全员参与中通过观察、思考、领悟、理解逐步来认识分数。从始至终全班每一个孩子充分参与动手实践,最大限度的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需要,最大限度的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实现了让学生成为主人这样的教学意图。 总之这节课实现了我的设计意图体现了课改的精神。但是反思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这节课有不足之处,比如游戏(二)这个环节处理不当,应该让每一个学生自由的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分数,并用在图形中把它表示出来,再让学生结合图形说一说分数的意义。还有的是:探讨半个苹果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示,这个环节也是处理不恰当,讨论后急与引出 ,应该是多让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把学生所想到的表示方式都板书在黑板上,再优化用 表示是最好的,从而体现数学的简洁美。

通过这次的课堂,我得到启示:作为一个教师必须不断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更要研究学习过程,善于思考,找到教学的切入点,加强课堂的驾驭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是新课标所倡导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进步、发展,让孩子成为真正的主人,才能落实教学任务。数学教学活动是激发学生思维培养逻辑推理能力等方面的一门重要课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探索和努力,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与新课程共同进步。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范文 篇3

《面积》这单元的概念比抽象,备课时,我分析了教材的逻辑关系,理顺了教学内容间的关系,从大处上做文章,在小处中润色,在教学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数学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 “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创造的机会”。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双边活动过程。师生以什么样的心境进入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教学效果的前提。面积这一概念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可能听说过,但是要透彻地理解什么是面积却不是非常容易的。所以,在课前我就以拍手歌的形式导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接触本节课的知识,将“面”在生活中的应用有趣化,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本课的引入是比较成功的。另外,在教学中我关注到学生的情绪状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维持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环节设计张弛有度。

(二)直观操作,理解含义。

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面、课桌面、药盒面等出发,引导学生“选择身边的一个物体,边摸边说说这个物体的一个面” 感知“物体的表面”随处可见;“借助身边的物体,选择其中的一个面,来感受它的大小”感知“物体的表面是有大小的;”“选择身边的一个物体举例子说说它一个面的面积”感知“物体表面的面积”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物体表面的的面积”这一概念。从实物纸板自然过渡到“封闭图形”,从而观察、比较出封闭图形也是有大小的。这两个基本概念的教学是本节课的重中之重,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我在“物体表面的面积”一部分教学中花了大功夫,为后来教学“封闭图形的面积”做好了铺垫。我在引出和讲解面积的概念和含义时,给学生在理解上留了很多个比较容易的思维台阶,让学生能慢慢的拾级而上,理解并基本说出面积的含义和概念。

(三)合作探究,激活思维。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任务驱动的设置,可以使学生迅速的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引发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不断激起学生的欲望。“比一比”中,前两组都非常容易比较,而第三组学具学生在观察后却不能统一意见,从而产生了矛盾,老师及时引导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学们小组合作,动脑筋,想办法。通过他们的实践探索活动,经历两个图形的面积的大小比较过程,从中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四)游戏设计,拓展延伸。

我觉得本课设计的游戏环节比较成功,学生在第一个“比一比”游戏中巩固了面积的概念,而且介绍了“观察法”和“比较法”;在第二个游戏“猜猜看”中男女生分组看谁猜得准。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前一个练习中数方格时总结出了,方格越多面积越大,很自然的这个练习中学生会认为女生看到的16个格的面积大。不但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涨,而且还自然引出来“面积单位”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我想这与符合学生个性和心理的教学设计是分不开的。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范文 篇4

《新课程规范》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语言是现代文明的一局部。”本节课的教学我没有拘泥于课本,“唯教材至上”,而是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把教材作为一个传达数学知识的一个载体。在公开课教案中将“自然、社会、历史、数学”等领域中轴对称图形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放大了轴对称图形的文化特性,折射出“冰冷”的图形背后的魅力,将轴对称图形的神韵淋漓尽致的表示了出来。

课堂上我用课件展示自然界中的蝴蝶、蜻蜓等具有轴对称图形特征的动植物图片,调动了同学的已有的表象,丰富了同学的感知。面对一幅幅精美的图片,同学流露出的不只是惊喜,还有几分疑惑:为什么大自然如此的垂青于轴对称图形的形状呢?当“天安门、重庆人民大礼堂、上海东方明珠、河北赵洲桥”等极具中国特色的具有对称美的事物出现在同学的眼前时,同学们被这种文化氛围陶醉了,激发了同学热爱劳动人民的朴素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范文 篇5

本课以小熊吃西瓜的有趣情境为主线 ,学习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教材通过有趣的情境和直观的图形,揭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规律,最终达到摆脱对直观图形的依赖,能够直接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

本课学习的重点是探索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其中探索用1减去一个分数的运算是学习的难点。突破重难点的关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探索、感悟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我根据教学内容,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作为教学题材,从学生熟悉的分吃西瓜的情境出发,让学生从中提炼出与分数有关的数学信息,并且从这些数学信息中,主动地提出数学问题。

然后引领学生去主动探索自己提出的问题。例如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要求学生把准备好的一张圆或长方形纸,先用红笔涂它的八分之二,再用蓝笔涂它的八分之三,一共涂了几份?学生回答一共5份,占这张纸的八分之五,为什么分母不变?学生很清楚地知道这张纸平均分的份数没有改变,也就是分母不变,只是把涂的份数合并起来,即分子相加。所有的问题都出自于学生之口,因此他们都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学习同分母分数的减法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学,学生很快地利用迁移规律总结出同分母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减。本课教学时,学生做用1减去一个分数的运算时,稍有困难,我引导学生通过理解1表示的意义,并借助课件动画演示,使学生顺利地能进行正确运算。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范文 篇6

教材把认识分数作为一个单元,足以说明学生建立分数这个概念,需要一个过程,同时对意义的理解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学习时需要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实验操作、观察、判断等直观手段逐步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分一分(一)》这节课就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分苹果”游戏引出分数。在活动交流中初步了解分数的意义,逐步懂得分数的读法、写法以及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以数学游戏活动—“分苹果”引入二分之一,这一环节中每一位学生都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感悟。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突破了难点,而且为学生理解分数是建立在平均分基础上这一方面作了铺垫。进一步感受分数的意义,掌握了分数的读写法以及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在认识分数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折一折,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通过涂其中的1、2、3、4份,引出1/4、2/4、3/4、4/4分数,进一步感悟分数、理解分数、应用分数。这节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活动学生参与面广达到了百分之百动手参与在全员参与中通过观察、思考、领悟、理解逐步来认识分数。从始至终全班每一个孩子充分参与动手实践,最大限度的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需要,最大限度的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实现了让学生成为主人这样的教学意图。

总之这节课实现了我的设计意图体现了课改的精神。但是反思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这节课有不足之处,比如游戏(二)这个环节处理不当,应该让每一个学生自由的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分数,并用在图形中把它表示出来,再让学生结合图形说一说分数的意义。还有的是:探讨半个苹果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示,这个环节也是处理不恰当,讨论后急与引出,应该是多让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把学生所想到的表示方式都板书在黑板上,再优化用表示是最好的,从而体现数学的简洁美。

通过这次的课堂,我得到启示:作为一个教师必须不断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更要研究学习过程,善于思考,找到教学的切入点,加强课堂的驾驭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是新课标所倡导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进步、发展,让孩子成为真正的主人,才能落实教学任务。数学教学活动是激发学生思维培养逻辑推理能力等方面的一门重要课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探索和努力,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与新课程共同进步。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范文 篇7

1、通过练习,学生巩固一位数除两位数及几百几十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计算。

2、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除法的意义。

开展各种形式的数学活动和练习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投入课堂学习。

1、通过联系实际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学生认真细心,积极思维的学习态度得到培养。

口算练习,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

60÷3= 40÷2= 150÷3= 270÷9=

160÷4= 2700÷3= 900÷3= 1000÷2=

二、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三的第2题。

教师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说说计算是要注意什么。

学生看图,从图中获得数学信息。

2、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探究算法,与同伴进行交流。

(1)独立思考问题,列出算式最后解答。

(2)互相交流算法。

(3)将学生列的算式及方法板书。并用全班学生一起复述,明白算法。

学生弄清楚题目的意思后,确定解体的方案,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你觉得口算除法掌握得怎样,你能解决那些实际问题?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可与他人交流自己的不足,互相帮助。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范文 篇8

事先再细致的设计,没有实践终究难发现不足。先谈谈我上完研讨课的总体感受吧:根据以往的经验,我特别担心学生不思考只等着老师告诉他答案,课堂上又是“安静得很”,好像只有我在演“独角戏”。因为孩子们一看见有众多人来听课就不发表意见或是一让探究就静静地等着,这些一贯表现让我有些忐忑。

如何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众目睽睽之下也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呢?我灵机一动就利用了本班学生的显著弱点:爱挑毛病、发现错了才去思考。所以在教学上我采取了设疑——观察——总结——练习中纠错——强调易错点——再练习的教学模式。虽然在评课的过程中,有教师认为总结性的环节不太完整,没有加上前提条件,比如:板书“时针转动到第二圈后,用原来的时数+12”,不能讲了一个例题后就总结出“原来的时数+12”的不完整规律。这样就直接导致了学生把“早上6:30”转化成“18:30”。可我却有不同的收获。

《画》教学思考篇二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会带上自己教案课件,只要我们老师在写的时候认真负责就可以了。与此同时老师写好教案课件,对自己教学情况也能有所提升。怎么样教案课件才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画》教学思考篇二”,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我们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网络上的好文“《画》教学思考篇二”,你是不是不太清楚范文的写作要点?在时间和任务分配管理中处理文档至关重要,一个得力助手就是范文模板。认真分析范文的写作风格有助于我发现自己的写作不足之处,这份报告仅供参考具体实施建议您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农民画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种绘画形式,它在表现手法上和儿童画有相同之处,所以它易于儿童理解和模仿。而本节课的主要鼓励学生学习农民画从生活中取材的特点,鼓励学生生动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感受。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了解农民画的装饰手法和大胆表现生活中的感受。

我在设计本节课教学活动时,考虑到四年级的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曾见过农民画,所以直接出示几幅农民画,让学生静下心来思考农民画的特点。然后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再在小组里讨论分析。接着向学生介绍农民画,并把农民画中的形象和生活中的形象进行对比分析,使学生了解农民画的造型特点。认识农民画中的花纹和色彩是这节课的难点,我通过出示许多农民画作品供学生欣赏,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研究讨论农民画的花纹和色彩的特点。同时总结出农民画的定义。同学们发现农民画的花纹是生活中常见的花草、动物等形象,他们用自己熟悉的形象来打扮作品。色彩方面,色彩艳丽,对比鲜艳,具有喜庆的意味,体现了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农民画的特点。内容——贴近生活;造型——夸张;色彩——鲜艳。

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各地不同的生活习俗形成了不同领域文化差别。我让学生分析南北不同分格的农民画,感受不同地域的不同艺术表现手法。

最后结合书本上的作品《山间蜜糖果》,了事进行演示,让学生了解改画和添画的基本方法,为下一步的绘画打下基础。

由于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审美基础和欣赏水平,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很容易总结出农民画的特点,但是在改画和添画环节发现,大多数的学生受到局限,临摹的较多,自己的添加较少,在创作时不够大胆,不敢随意的添加。这也和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有关。

本文来源://www.wyp772.com/w/13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