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指导下的作文教学

时间:2024-02-08 作者:婉约派

相关推荐

非指导下的作文教学精选9篇。

作文是学生掌握语文文化精髓的重要途径,每一篇作文都是一个人思想和文化水平的体现。掌握“观察”这把开门的金钥匙,就能打开作文的“铁门”。希望这份“非指导下的作文教学”能够解决您的问题并带来帮助,可能你会觉得这个网站不错如果你喜欢请分享给你的朋友和家人!

非指导下的作文教学(篇1)

这张纸条像一股春风温暖着我的心,现在我把它贴在我的日记本上,作为动力,催促我上进,勉励我向前……经过汪老师的不断帮助,和我不断的努力,我的英语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

说起这位不像“老师”的老师,话儿没个完,不过,我想,说到这里,你一定了解我们的汪老师了吧?你说她像不像个“老师”?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杨思晴)

讨论:

这篇文章写的一位老师,为什么给我们的印象深?

(提示:这位同学写出了这位老师的特点。他选择了这位老师几件突出的事:和同学一起跳皮筋;教学的“花招”;关怀自己、写纸条沟通思想等。这些都是自己熟悉的动情的事。作者没有笼统的、空洞的叙述,写的都是具体的情景,有老师的动态、言谈以及内心独白,因而这位教师的形象,活脱脱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作者把自己的独特感受表达了出来,(在文章中处处可以读到表达这种感受的语句。)这种感受也传染给了读者。文章末尾问道: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自然也就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非指导下的作文教学(篇2)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要使学法指导进行有效,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掌握有效学习方法的前提条件和必要保证。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制定计划

要学习好,首先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为有计划就不会打乱仗,就可以合理安排时间,恰当分配精力。有计划就有了学习目标,也就有了学习动力和努力方向,教师要指导学生制定一个“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长远目标,还要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课型确定每节课或每一个单元认知小目标,让学生不断受到目标的激励,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2.课前自学

课前自学是学生学好新课,取得高效率的学习成果的基础。如果不搞好课前自学,上新课时就会心中无数,不得要领,反之如果做好了课前自学,不仅可以培养自学能力(主要是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课前自学可以发现疑难引起思考,减少听课的盲目性,增强听课效果。在学会学习的前提下,课前自学应改变仍停留在单词识记及课文阅读的程度上,我们要求学生自己查词典,自己记例句,自己用新词造句,自己找漂亮的句型、典型的表达法进行模仿,自己找句子进行诠解,自己找出课文中的难点,在充分利用课本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英语,保证学生的课前自学程度,特别注意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自学的方法,并进行有目的的指导。

3.专心上课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渠道,上课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认识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要求学生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积极思维,尽量做到心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积极培养有意注意,在课内有意识地识记该课生词、短语、句型、重点句子,力争在课内就把这节课最重要的学习内容记住,当堂消化。

4.勤记笔记

十八世纪著名作家塞谬尔约翰逊称做笔记为“必要的痛苦”。做笔记是比较痛苦的事情,但非常有必要。因为笔记是一种永久性的系统性的记录,对于复习已学过的知识非常重要,对于克服头脑记忆储存知识的局限性非常重要,记笔记的过程就是对信息筛选、浓缩的过程,有利于锻炼思维、提高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提高浓缩信息的加工能力。要做好听课笔记,学生的思想进程与教师的思想进程必须一致,必须抛开与听课无关的杂念,思想不能溜号,笔记内容要注意重点、难点、疑点、新观点,听课笔记可用自己的话,用关键词和线索性语句、提纲挈领地记录。

在进行课外阅读时也应扼要记些笔记,做些索引、摘录等,这对加深理解、巩固、积累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大有好处。

5.及时复习

课后及时复习能加深和巩固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系统地掌握新知识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所以,科学的、高效率的学习,必须把握“及时复习”这一环,心理学研究表明,学过知识后的短时间内遗忘很快,而往后遗忘的速度减慢,因此复习要及时,要在学后当天进行,复习可分为课后复习、阶段复习和期中期末复习,复习要分散复习与集体复习相结合,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效果好,但集中复习也必不可少,复习时可先尝试回忆,然后反复阅读教材,对照笔记,记忆掌握重点内容。

6.反复练习

语言不是教会的,而是在使用中学会的,交际能力只有在交际中得到最有效的训练和培养,教师应引导学生争取各种训练机会反复练习,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如:在课堂上、在课后、在英语角、在各种英语俱乐部多多练习英语、使用英语,培养真正的交际能力。

非指导下的作文教学(篇3)

一、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领会写好一件难忘事情的要领,知道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写写一件难忘的事》作文指导课教案。

2、要根据"习作要点讨论"提示,让学生知道写一件难忘的事一要按照顺序,二要抓住重点"难忘"。

3、能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述自己做过的一件事,并写下来,做到重点突出,文从字顺。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记叙有序

难点:经过部分要写具体,突出难忘。

三、教学用具:相关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同学们,在校园、家庭、社会生活中,一定发生过许多你难忘的事情,今天,我们就来回忆你最难忘的一件事。(师板书:写写一件难忘的事)这次作文之后,我们将选取20篇以上的优秀作文编成作文集。大家有信心吗?

(二)、审题立意

难忘的一件事…)"文以意为金"、"意在文先"。这道作文题的`题眼是什么?(难忘)

2、什么是"难忘"的事?

启发、感受的一件记忆深刻、难以从脑子中抹去的事,教案《《写写一件难忘的事》作文指导课教案》。可能是令人难过的、令人高兴的、让人想起来很内疚的、令人很受感动的,还可能是感到不解的、感到好笑的,…

(三)、选材构思

1、请同学们想一想,在你记忆的海洋里,还储存着哪些难以抹去的事情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并选择其中的一件事用一两句话说说。

2、学生班上交流。

舍大取小、去粗取精。

4、学生独立口头作文。

(四)、谋篇布局

1、"文似看山不喜平",我们要把这篇文章写成功,你来给大家提个醒,应注意些什么?

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其中经过应写具体。(语言、神态、心理活动来写。(4)推敲文章开头,巧设文章结尾。

3、师范读好的开头例段。

(五)、学生作文,师巡视指导。

教师通过巡回,了解学生作文的优点、问题,并念读典型的优秀作文。

(六)、修改作文

1、念读有典型问题的作文,师生评议,提出修改意见。

2、自我修改。

(七)、誊写。

板书设计:

审题立意

非指导下的作文教学(篇4)

1、听了同学们的戌长故事,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说吗?

(我想说我的成长离不开许多人的关心。我想对父母、家人、教师说谢谢他们……)

师:小结,是呀!在我们高高兴兴地庆祝自己生日接受别人祝福是地不要忘了感谢那些在你生命中给你帮助的亲人、师长与朋友。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关爱自己的人们表达感谢:如做一张感谢卡、画上你喜欢的图画,对你想感谢的人写上一两句感谢的话或做一件手工、写感谢信等。)

2、在《感恩的心》的乐曲场中制作感谢卡。

3、展示几张感谢卡。

4、想一想,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去感谢别人?

(如:帮妈妈做家务活、给爷爷奶奶也庆祝一下生日、用自己的好成绩来报答教师、改掉坏毛病让爸爸妈妈放心……)

师小结:真好,课后,大家就可以把你的这些想法落实到你的行动中去,表达你对亲人、朋友、老师的感谢之情。

板书:

我的生日

家人

同学

老师

非指导下的作文教学(篇5)

特级教师支玉恒曾谈过一次教邻居的孩子作文的经历。邻居的一个孩子对父亲喝酒产生了兴趣,写下一个并不精彩的片断。支老师指导这个孩子修改作文,不是就修改而修改,而是请孩子的父亲配合,让父亲三次“演戏”(有夸张的成份)给孩子看。在支老师的现场指导下,指导下,孩子深入观察,反复琢磨,终于修改出一篇好文章。这次作文教学的成功就在于,支玉恒老师把生活当课堂,于生活中指导作文。

小学生认知特点是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观察不细致,思维水平不高。要这样的孩子独立地观察、认识、表现多维的复杂的生活,显然难度太大。首先,小学生没有仔细观察的意识,观察不能持久,即使对某事物感兴趣,但得到的印象也往往是零星的片断,妨碍对该事物进行深入思考、认识。其次,学生难以选准观察生活的切入点,很难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提取生活的实质,更难把握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因此,特别需要老师在这些方面的指导帮助。作文教学不仅仅教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功夫,更在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创造生活、表现生活。

指导学生观察、认识生活的方法有很多。笔者从许多老师的教学中受到启发,结合学生实际,提出“模拟生活作文教学”一说。“模拟生活”包括“再现生活”“表演生活”“实践生活”“创造生活”等几种形式。

一、再现生活

所谓再现生活,就是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如录音机、照相机、摄像机等,把生活中的片断在课堂逼真再现,引导学生反复观察,深入思考,全面把握。如录下拔河大赛的“加油声”,拍下百米比赛的冲刺镜头,把秋游的全过程摄录下来,教师根据学生写作的实际情况,在课堂上作适时出现,引导学生有意识地集中注意力,进行重点观察,帮助学生完成头脑表象的多次积累,为学生的再次情感体验创设条件,突破教学难点,写好生活片断,最终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写作水平。

“再现生活”首先要求教师尽量参与学生的生活,发现学生生活中有意义的人、事、物。

其次,教师必须对学生生活中的片断进行观察思考,筛选重组,把握本质,并把有意义的声像片断及时录制下来,在课堂上重现。笔者在校运会上拍几卷胶卷,但用在作文课文只有几张派上用场。那些不能表现生活本质的,应该坚决舍弃。

再次,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课堂上展示的这些声像媒体,往往是从教师的角度来再现生活的。但学生才是他们生活实践的主体,他们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如果把握不好,可能会引导学生写老师的生活了。为此,应该引导更多学生参与“再现生活”,让学生自己从他们的角度来捕捉生活中的镜头。如参观体育馆,事先布置学生带相机,学生从不同角度照体育馆,课堂上,作文教学的媒体是他们制作的,对他们更有帮助,更能写出他们独特的感受。

二、表演生活

笔者所教地区的学生绝大多数都熟悉《老夫子》,教师曾引导学生演了一出《小夫子上学记》。小夫子是老夫子的儿子,小夫子第一天上学会怎样呢?教师准备几套道具,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创作演出一出喜剧。戏演完了,作文也成功了大半。把生活搬到讲台上来表演,与“再现生活”相比,增加了想象的空间,展现的是概括性的真实,更集中,更形象,是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的提炼与升华,为学生自主观察生活作一个很好的铺垫。表演生活要很好地把握了原始生活与创作生活的关系,注意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完成对生活的高度概括。

“表演生活”要求做到“形真”“意切”。“形真”,指表演既要表现真实的生活,但又是生活的概括,追求的是形式的“真”。就像戏剧中的一面战旗代表千军万马,同样,一顶帽子随意反戴,即勾画出一个调皮的小夫子形象。“意切”就是表演的内容必须反映生活的本质,切中生活的要点,特别是切中学生生活的要义,能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认识水平。千万不要把生活中的枝节搬上讲台。

“表演生活”同样要求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剧本可由学生设计,角色也由学生扮演,评价当然也让学生完成。教师只当导演。

三、实践生活

“课堂即生活”,我们不妨把一些生活实践活动搬上讲台。如张化万老师的“如何使鸡蛋从高出落下不碎的实验”,刘中和老师的“掰手腕比赛”,都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边实践,边观察,边认识,边写作。学生兴趣昂然,老师的指导切中要害。这种生活实践,是在老师指导下的实践。为了完成教学目的,教师要对各种要素加以巧妙的组合和控制。把生活实际搬上讲台,可做的文章有许多,如带高年级的学生到幼儿园当“小老师”,去教小朋友做眼保健操;一个学生把教室门踢坏了,请全班同学来批评教育;把鲜花放在讲台上“写真”;让一颗种子发芽,每天抽三五分钟观察等等。这样做,无非告诉学生,生活处处有诗篇,就看你有没有锐利的双眼。

“实践生活”与“再现生活”“表演生活”相比,更多的是实际生活的成分,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动脑,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引导学生写下其中的喜怒哀乐。这种在老师调控下的真实生活,教师既能点拨、启发学生,学生又能自主实践、体验。只要老师精心设计,一定能达到理想效果。

所谓精心设计,包括精心设计实践的内容,设计的内容既考虑学生实际,又考虑搬上讲台的可能性;精心设计实践的形式,课堂实践是个人参加,小组合作,还是集体分工参与,都要做一个恰当的安排;精心设计实践的过程,课堂实践如何激发兴趣,如何导入,如何进行,如何评价,都要细致考虑;精心设计指导的方式方法,是指导观察为主,还是以指导写作方法、写作技巧为主?要做到心中有数。

四、创造生活

“生活即课堂”,我们的作文教学课堂应该不设墙壁,要引导学生去观海去赶潮,去赏花去听涛,去耕耘去收获,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在大自然的怀中写下充满稚气的诗篇。如十月一日国庆节到了,如何让学生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写出有意义的作文?老师结合实际,为学生提出如下建议:a、到市政府广场观看烟花晚会。b、第五届中国花博会在本市举行,可以去赶花潮。c、看本镇的花灯会。d、自编手抄报。e、看有意义的课外书。f、做小实验……让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参与其中的某些活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在美好的生活中观察、感受、发现、写作。

美好的生活学生自己创造,精彩的写作素材也是学生自己创造,过有意思的生活,才能写出有意思的文章。不同于成年人的文学创作。成年人的文学创作讲究“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小学生作文是他们真实生活、真实想象的写照;成年人的文学创作目的是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小学生作文的目的旨在提高他们的观察、认知、想象、思维水平,最终提高他们的语文素质。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不会要求十多岁的孩子写出的作文“思想健康、立意高远、结构合理、布局巧妙”等等。我们的作文教学要鼓励孩子大胆实践,积极体验,自主创造,自由表现。

“模拟生活”作文教学,解决的是学生作文素材的问题。不管是“再现生活”、“表演生活”“实践生活”,还是“创造生活”,都应该本着鼓励学生“大胆实践,积极体验,自主创造,自由表现”的原则,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自主表达的兴趣,最终达到学生自能写作的目的。

非指导下的作文教学(篇6)

谈作文批改与作文课的整合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国自古就有“文章不厌百回改”之说,就是作家也不例外。何其芳曾说:“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概都在修改上用过功夫。”对于教师来说,我们不仅要善于指导学生习作,还要善于引导他们学会自我修改的真本领。

而作文批改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一些教师片面地认为,“精批细改”是语文教师负责任的表现,于是每天“挖山不止”,力求精细、精致。但又有几位学生按要求去改正呢?——况且我们的要求也未必一定正确呢?尽管教师很辛苦,可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反而降低了。其结果正如叶圣陶先生总结的那样“徒劳无功”。

叶老还曾说:“我想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

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于是,我把叶老的说法变成了自己的“六步实施法”。

第一步:快速浏览,分门别类

翻开学生的作文,快速浏览一遍,文采风格尽收眼底,好坏优劣心中有数。并按照优、良、差放置,然后将其类别与其闪光点记录在案。

第二步:诵读特色作文,展示作品个性

每位学生都爱展示自己的作品,都在心里存在着对表扬的期待。作文修改课上,我总是会拿出几篇有特色的作文,让作者逐一诵读自己的作品,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很值得骄傲的事。

解读优秀作文是学生作文进步的阶梯,学生或欣赏或质疑,让优秀作品在自己的脑海中“脉络分明”起来,思维被打开,创作激情被点燃,并参与到作文评改的序列,其不是一件“授渔”之乐事吗?这要比教师一人读作文、评作文有效得多。

第三步:修改中等作文,感悟为文之道

让学生在“反思—感悟—创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作文创造的符合新课程改革标准的“授渔”之道。

在修改的过程中,我用多媒体展示出中等水平的作文,师生共同阅读,共同修改,小到字、词、句子、题目,大到段落、结构、立意、写作手法等。我把这一修改方法称之为“群英荟萃”。

让学生在争讨、修改、赏析中真正明白,到底应该怎样去写作文。这难道不比老师一个人坐在那儿冥思苦想地修改作文效果要好得多吗?

第四步:修改差等作文,提升作文技能

差等作文的最大特点是在审题、立意、选材、构思上有偏差,语言表达顾此失彼,错别字多,缺少创意。修改这类作文,我通常以欣赏的心态,真诚尊重其劳动,积极发现其闪光点,不讥笑,不轻视;修改之后我总会请原作者发表一下真实感想,为其创设一个平等交流的机会。

第五步:生生互动,小试渔技

作文批改如果由老师一个人包办,不仅辛苦无比,而且影响了评定效果,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老师不是圣人,有时难免失之偏颇。而学生通过阅读修改不同水平的作文,经常进行作文比较修改,会于无形中养成检查修改作文的习惯,从而能在自己作文之后反复推敲斟酌,以提高作文质量。这样,学生的审美能力、阅读能力、自我纠错能力便得到了同步发展,也进而对写作能力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教师作为指导者,重点关注的应该是学生的批改方式与批改热情,由学生当“小老师”,教师充当大观众,只在关键处给予指导。课后对所改作文进行归纳和总结。增强了学生的“主角”意识,作文课变得活泼有效。学生在这样的合作学习中,素材丰富了,思路清晰了,语言生动了,写作质量也就提高了。

第六步:分享感受,巩固渔技

新课标要求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实践证明,自批和互批的'形式很受学生欢迎。他们自我欣赏,自揭其短。在这种“当家作主”的心态下,兴趣盎然,且取长补短。

“学贵有得,思贵有获”,没有对经验教训的总结就不会取得进步。在以上“六步”修改过程结束之后就应该进行巩固性的作业。首先让批改和被批改的学生互相交流心得,以取得共同进步。其次,让一些有兴趣的学生提交一篇“升格作文”。

以前,许多学生在欣赏优秀作文时,感觉到文章很好,却又说不出好在哪儿;有心去写时,却又不知从哪儿下手,只好望洋兴叹,最后了无兴趣。而让作者本人谈自己的构思过程会让其他学生明白“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此“六步作文修改法”不仅大大缩减了教师的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省去了教师冥思苦想写评语的苦闷,更重要的是这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和修改水平,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习作要求,逐步掌握自我评价尺度,掌握修改技巧,产生“增值效应”,让学生学有所得,思有所获,积累了丰富的“渔技”,达到师生共赢的效果。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无穷。有效的修改,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写作自信心,增强写作动机。我们教师就必须摒弃传统作文教学中的批改旧习,转变教育观念,摆脱过去一些思想的束缚。

诚如是,我们就可以做一个快乐的“渔夫”:赏学生文中之美,品学生语言之趣,嚼学生字中之理,激学生思维之弦,拓学生升格之途,与学生共享“捕鱼之乐”。

参考文献:

唐管校。作文批改方法初探[J]。陕西教育:行政,。

非指导下的作文教学(篇7)

就在这个时候,我在《小学语文教get=_blank>语文教学》刊物上,看到了郭根福老师的一篇关于作文教学的文章,题目大概是“作文教学几步”。我看了这篇文章,一下子兴奋起来:我正在作着呀?而且,我的做法,必果老师提出来的,还要系统呀?

对了,我为什么不写一写呢?

我的心,又痒起来了。

说实话,从85年哪篇小豆腐块以后,我一直坚持写一写东西。但是,始终没有哪个编辑看重我写的文章。最好的一次,就是在市里作了一次书面交流。因此,发表属于自己的论文,始终是自己的一种渴望。

读了郭老师的文章,我很高兴的开支写起来。结合自己以前的研究,特别是针对自己新接班教学的实际,我写出了如下这篇文章:

单元作文的分步指导

学生完成教材安排的任何一次单元作文某要经历比作家完成一部作品还要复杂的过程:1、读书(课内与课外),学习有关作文的规律性知识;2、观察认识身边的事物,搜集写作素材(或回忆旧有生活、知识经验,再现有关表象);3、对所准备的材料进行综合性组织、加工、提炼;4、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性写练;5、修改等。这诸多环节缺一不可。为促进阅读于作文的密切结合,我在十一册第四单元的作文教学中,采用了分步指导的方法。

一、提前布置作文任务

在单元阅读教学开始之前,先把学完这一单元要写的作文布置给学生,组织他们分析讨论:1、要求写什么?(写一景或一物;突出重点,写进联想);2、那写要求是复习学过或练过的旧有知识?(突出重点)3、哪些要求是要我们进一步学习和练习的?(写进联想)

讨论完毕,要求学生回忆:哪出景物你最有内容可写?(恰巧,春天里,学生到盘山去旅游一趟,每个人都作了详细的观察笔记),有的学生还选择了自己去别的风景区游玩看到的景物。写作内容准备好了,我让学生对需要学习的新知定向:这一单元的课文学习中,我们要学习“写联想”的方法。同时,我是当地介绍了写联想的好处,提醒他们:学习课文时,要注意学习体会作者是如何写联想的。这样做,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准备“写什么”,是每个人在作文时都有的可写;同时激发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欲望,在教学中,能更好地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

二、结合阅读教学授之以法。

结合重点训练项目,充分挖掘教材终于本单元作文有关的写作规律性知识,结合阅读教学传授给学生。

教学本单元时,我向学生传授的了如下指示:联想的种类、方法,如何写好联想,结合阅读教学,体会联想在文章中的重要作用。

对课文没设计到的.东西,我又补充了一些教材,引导学生阅读学习。——联想又分相似联想和相关联想,教材中仅仅介绍了相似联想,我通过补充读物,让学生认识到:感受、议论等也是联想。

三、单项训练,突破重难点

为写好好单元作文,对新知识——作文中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单项训练的形式先行突破。写联想是重点。我先通过“看一朵鸡冠花,谈自己的联想”、“看几朵花,谈自己的联想”两组练习,让学生尝试运用新知识,然后通过讲评、修改,并安排“写晚霞,写进联想”,进行分析比较来解决“将联想写恰当”的问题。

四、丰富阅读,开拓思路

组织学生阅读寓所传授新知有关、与他们自己作文内容相似的文章,可以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消化吸收,并从中汲取于自己作文相关的其它营养。这时的阅读我让学生放在了课下,,自己选择读物来阅读。

五、教师“下水”激情,进行作前指导

学生经过一系列准备,早已跃跃欲试,这时教师的下水无异于“东风”。我讲自己的下水文《我爱茉莉花》读给学生听,和学横一起讨论:哪些地方写进了联想?怎么写的?有什么好处?哪些地方与学过的范文相似,哪些地方不同?然后,我介绍了我自己构思和写作的过程。

接下来,引导他们讨论:自己写什么?如何写?抓哪几个典型场景(或景物),进行集中指导。

六、学生习作,教师巡回指导(课上)

七、作中指导,修改原文。学生的习作受上来以后藐视分类批阅,发现问题,如联想步贴切,联想内容过多,写不进联想等,进行讲评,集体和个别的指导,让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八、学生自改,互批互改

进行修改之后,让他们反复诵读,自改;再找别人为自己批、盖,教师对个别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九、教师把关,精批细改。

在学生反复自改和互相改之后,教师的精批可以使学生认识自己的成就和进步;细改可以使学生看到自己文章的修改潜力和差距,激发他们进一步努力。

十、集体讲评,交流习作体会

这是的讲评,我采用找进步,交流习作体会,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归案出写好本次作文的规律。

这种分步指导单元作文的方法,先于阅读开始,与阅读密切配合,结束于阅读教学之后,体现了训练过程,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积极参与到过程之中,而不是靠指令被动地区写,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地发挥,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很感谢上海一位有名的作文教师高宗达,他老人家当时正在编辑一本作文教学漫笔,我的这篇文章,竟然被他给录用了。当我接到他的录用通知的时候,异常地兴奋——我搞了近四年的实验,终于发表了当时我认为“真正”的一篇论文。就是这篇论文,使我从此勤耕不辍,一直到现在。

现在再读这篇“论文”,应该说,它比较集中地放映了我四年中对作文教学的思考,也反映了一些在当还将比较新的理念,特别是培养学生兴趣的理念。

但是,现在再读起来,脸还是有些烧得慌——写的是什么呀?有些句子,有些叙述……它只能算是一点比较珍贵的记忆了。

非指导下的作文教学(篇8)

在作文评价时,不要使用统一标准(正规考试除外),而应进行弹性的评价指导。就是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评价指导;不同阶段同一学生的评价指标也不相同;评价指标只求反映学生的进步,而不只求反映水平。教师首先应是学生作文的忠实读者,对学生多加鼓励与批评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同等重要。评价时要恰当评分,分数有客观评定和激发动机的双重功能。只要是好文章,或者尽管还有某些问题但已很好地达到本次学习目标的文章都可给高分,甚至满分。而6080分的分数,既无鼓励作用,又难以区分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评语要具体,使学生既看到自己的进步,又知道存在什么问题及怎样修改。例如:传统评语中写得欠具体、层次不清楚、不如改为对××我们都想知道得更多,对其再作一些描写好吗?、你写了许多令人感兴趣的内容,如能按一定的顺序写,我们一定可以更清楚地了解,你可否试着改改?等。另外,要与学生共同评赏,对学生作文,每次可选出进步较快的12篇让全班学生找其中的优点。学生仔细阅读,发表意见,教师尽可能多吸收学生的意见。

非指导下的作文教学(篇9)

1.核心问题:如何指导学生主动、有效地建构议论文基础知识框架。

以往我们习惯于采用演绎法,先由教师提示某些知识要点,再依托课文,通过具体的讲解分析,印证这些“知识点”。学生掌握了教师提供的分解思路,依据知识点,再去阅读新的篇目,如此逐步推进,形成议论文基础知识的完整概念系统。

这种教学思路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也存在某些问题。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地位,主要是接受教师的传授与指点,跟随教学进程一点点领悟理解,学会分析的技能,慢慢生成阅读能力。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语文知识框架是不是完整科学、认识和掌握知识的序列是不是合理恰当、教与学双方的配合是不是和谐顺畅、训练项目的选取安排是不是准确精当、反馈及相关补偿是不是及时充分,这些因素基本上取决于教材的编辑质量如何、教师具体的教学设计和操作质量如何,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影响到整个教学效益的获取程度。其中,学生参与教学的被动性,往往又成为制约提高教学质量的瓶颈。

教应该建立在学的基础之上,违反了这条原则,就很容易阻碍学生主动建构议论文的知识框架,以致无法有效地将语文知识转化为语文实践能力。

2.探寻实现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框架的有效教学途径。

我想到了这样几条,提出来供一线教师参考,希望通过教学实践,逐渐寻找到实现学生主动建构议论文阅读的知识框架的有效途径。

(1)要激发阅读的动机,消除阅读者与文本之间的阻隔,提高教学亲和力。

小说家刘绍棠追忆过童年时的学习经历。他的语文教师教孩子们读韵语:“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老师依照课文编出一个生动的故事(母亲带着儿子去走亲戚,途中所见所闻云云),让小学生高高兴兴地学习课文,完成识字任务。据刘绍棠先生追忆,他的语文老师四年中每教一课都要讲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语文课上得生气勃勃,教学质量特别好。这,其实就是在激发阅读动机,让一种亲和力弥散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今天教初中生学习议论文,也需要想方设法提高教学的亲和力,激发出阅读的趣味,而不是把课文视作僵的语言材料,机械地切割它,提取出一个个冷冰冰的知识点,仿佛只是在凭借概念与推理完成一道数学应用题。

比如,学习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除了分析中心论点、把握全篇要旨,还要不要从字里行间里,细心关注作者寄托了怎样的“哀思”?学习华罗庚的《摇学会读书》,参照作者指示的读书方法,要不要也选择一本书,做做尝试,寻求真实的共鸣?……

归结起来,主要有两个侧面:第一,站在理解作者的角度,设身处地地考虑他为什么写这篇文章、写给谁看的、想论述哪些主张并与读者进行怎样的沟通交流,直至力求感同身受,明白其思路展开延伸的基本脉络;第二,站在学生精神生活需求的角度,找到他们与文本内容的深层的契合点,抓住那些能让他们心有所动的深刻之处、感人之处。读进去了,读出趣味,这时候再解决技术问题,往往势如破竹;反之,隔膜太深,没读出感觉,诸如知识点之类的破解往往举步维艰。

(2)要结合运用演绎法与归纳法,尽量指导学生自己提取并领会知识要点。

这一条,道理比较好理解,难点在于缺少具体的操作手段和教研。董老师强调发动学生“质疑解疑”,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思路;他还主张把议论文划分成若干种类,一类一类地选择典型文章,分析其概貌、功用和特点,从而有力把握住相关的知识要义,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思路。

此外,我再补充几条:

(1)穿插进行“段落教学”。 “段”,往往是具体而微的“篇”,包含着某些论辩及其表达的要素。在较小的语境中分辨句子的组合、句群的组合,论证方法的运用,论据和论点的关联,乃至论辩的语言特色等等,这比较好操作,不妨多让学生自主探究。

(2)强化“透视”的意识。借助图示法、提要法,把文章内容压缩、化简,透视其逻辑思维的骨架。

(3)安排一定数量的“复原”与“延展”“补充”的练习。

复原:给出某篇文章的“灵魂”(中心)和“骨架”(结构),让学生依照它来写出文章细节,然后与原文对照、比较,优劣高下,学习其长处和经验。

延展:给出文章的前半部分,要求接续其论辩的逻辑思路,向下延伸,完成全篇,尔后比照。

补充:掩住文章的某一部分,自主补写,尔后比照原文。——这些演练项目,都先安排写作,再进行总结,相机引导学生体会和提取相关的知识要点。这个演练项目的教学价值,还包括了能够高质量地熟悉、掌握议论文的语言特点,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此略。

本文来源://www.wyp772.com/w/3651.html